125. 在家工作 Working From Home | Intermediate

亲爱的听众工作,CM节目十月的主题是工作。

今天我们来聊聊在家工作。

 

我记得,好多年前,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视频。

在这个视频里,一位女生说,她是喜剧演员,她也是编剧。

她说,她很爱她的工作,也喜欢她的同事们。

可是,她还是羡慕家庭主妇。

家庭主妇,就是不在外面工作、在家里照顾丈夫和孩子的女人。

她羡慕家庭主妇可以在家上厕所。

而她却必须在办公室上厕所!

而且,她不敢发出很大的声音。

因为她的同事就在旁边一间。

同事可以听到她上厕所的声音。

太不舒服了!

太尴尬了!

 

我能理解她。

去办公室上班有很多优点。

但是,家里更舒服、更自在。

这几年,在家工作也变成了一个很流行的话题。

这背后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科技的发展。

以前,很多工作必须要在办公室。

因为你要用公司的电脑或者资料。

你还要在那里开会。

现在有电脑、手机,很多工作可以在家里完成。

如果要开会,那开视频会议就好了。

 

第二个原因是,新冠疫情Covid的影响。

有一段时间,大家不能出门。

更多人慢慢地习惯了在家工作。

这样,公司也可以省钱。

因为他们不需要那么大的办公室,也可以少付一点电费、水费。

另外,越来越多人觉得,在工作中,最重要的不是在办公室出现。

最重要的是有结果。

 

不过,在家工作并不适合所有人。

 

首先,有些职业是不可能在家工作的。

比如,医院里的医生、护士;餐厅里的厨师和服务员。

公交车和出租车的司机,也不可能坐在家里开车。

在公共安全方面,警察或者消防员,也不能在家里完成他们的工作。

 

即使能在家完成工作,这种方式也有缺点。

 

第一个缺点是健康问题。

在家工作的时候,很多人离不开电脑。

我们依赖电脑和网络。

我们的眼睛很干,很累。

脖子也不舒服。

而且,长时间坐着也是一个问题。

以前去办公室上班的时候,你每天要走很多路。

在家工作呢?

你会出门嘛?

在家办公的人容易缺少运动。

 

第二个缺点是工作和个人生活很难分开。

我有一位朋友。

他家里有一个孩子。还有一只猫。

每天,他很难专心。

因为孩子总是问他:“爸爸,你下班了吗?陪我玩嘛~~~”

他只想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

过了一段时间,他就回到了公司。

我问他:“为什么呀?”

他说:“我想念安静的办公室。”

 

是啊,办公室虽然没有家里舒服,但它是一个专门用来工作的环境。

这种环境的变化能帮助我们。

它帮助我们进入工作的状态,也帮我们离开工作的状态。

 

如果在家工作,我们一直在同一个环境,甚至同一个房间。

那么,上班和下班几乎没有区别。

有些人发现,在家工作以后,晚上也很难休息好。

他们的睡眠质量变差了。

因为大脑好像随时准备着工作。

大脑很难分开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不过,也有人告诉过我,他们喜欢在家办公,是因为不需要真的待在家里。

他们说:“我不是真的在家办公,而是在咖啡馆,在公园,在海滩边,甚至在国外旅行……我一边玩一边工作,多么自由啊!”

 

听众朋友,你认识这样的人吗?

我有一位朋友就是这样的。

 

几年前,我还在我的前公司,在我的上一个公司工作。

那时候,我也在家工作。

我每天早晨6点上班,下午2点以后,就下班了。

我的这位朋友,她的工作时间更正常。

她一般从9点工作到5点。

 

那天下午,我跟她在公园里见面。

我问她,你下午没有工作了吗?

她说:“还好啦。我晚上回去再做。下午天气这么好,我们去划船吧!”

 

我心里想:哦,原来她要“摸鱼”了。

摸鱼——听众朋友,你还记得摸鱼是什么意思吗?

意思就是,在上班的时间做工作以外的事儿。

 

所以,这时候,我下班了,她在摸鱼,我们正在划船。

本来一切都很好。

突然。她的手机响了。

“叮——”

她一看手机,她的脸就变了。

她说:“哎呀,我老板突然叫我加入一个会议。 不好意思,我得工作一会儿。”

然后呢,她就带上耳机,加入了这个电话会议。

我听到,她的声音也变得很专业。

她说:“嗯,嗯,这个项目我觉得可以……对,对对对,我同意。”

 

我在旁边觉得很好笑。

虽然在我们的想象中,在家办公很自由,但是在现实里,有时候也不是那样。

听众朋友,你觉得呢?

 

好啦,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差不多就要结束了。

你更想在家工作呢,还是去办公室工作呢?

还是说你喜欢两天去办公室、三天在家呢?

写信来告诉我吧,我很想知道。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记住,在学中文的路上,你不孤单。

祝你今天也开心、顺利!

我们下次再见啦,拜拜~

Image by Priya Muduli from Pixabay


 (hideAds)